2007年11月3日 星期六

志工企業家

志工企業家


讀過這本書之後,對志工企業家這個名詞有了新的理解,以往在我的認知中,企業行善是當企業成功後,為了回饋社會也同時提高企業形象,才會從事慈善活動,而這些活動只能解決一些表面問題,甚至於只是一場大拜拜罷了。書中提到志工企業家需具備;創新能力、創業特質、對社會有影響的觀念以及道德性格,前兩項是一般創業者所需要的條件,而後兩者則為志工企業家獨具的特色,因為這兩種特色,志工企業家有著一股改善社會的信念,他們所建立的企業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而誕生,企業越壯大就能解決越多社會問題。


在台灣也有許多默默努力的志工正在為解決隱性的社會問題而努力,不惜花費自己的資源也要達成理想,我曾經在一個關心青少年教育問題的非營利組織擔任志工,這個協會裡的教師都是自願來這裡服務,教導孩子們功課,這裡的孩子分成兩種,一種是一般生,來上課是需要繳費的,另一種是補助生,只要家裡是低收入戶就可以免費上課。通常一般生的家庭環境比較健全,補助生的家庭大多是單親或是隔代教養家庭,而又以原住民家庭居多,如果這些孩子失去協會的幫助,下課之後在外遊盪,很容易就走入歧途。此外如果他們無法接受好的教育,以他們的出身背景也很難找到足以支撐家庭經濟的工作,一代接一代的惡性循環,終將衍生出社會問題。


有些企業會捐款給協會,但只是杯水車薪,難以應付協會的開銷,一般而言非營利組織的經費主要是依賴民間的個人與企業捐款與政府補助,自己並沒有生財能力,也點出非營利組織財務困難的現狀,這些立意良善的組織不僅缺乏志工企業家的領導,同時也缺乏社會企業的觀念,就如同書上封面的那句話:「行善需要效率」,大多數的非營利組織都缺乏管理人才,因此造成很多資源的浪費。在上述的例子裡,協會如果可以利用部份教育資源來進行營利活動,再以營利所獲得的資源聘請更好的師資,提供更良善的教育品質,相信可以改善這種困境。


社會企業的興起


根據本書與我自己的經驗,我認為社會企業興起的背景有以下數點:

1. 社會不斷的進步,經濟寬裕使人性逐漸昇華,越來越多人有「捨己為人」的崇高情操。
2. 教育程度的提高讓人更容易了解自己,藉由自我實現的動力讓人們認知到追名逐利不再是人生的唯一目標。
3. 在高等教育薰陶下,輔以資訊管道多元化,資訊流通迅速,人們很容易就可以吸收到新知識,因此人們的創新能力逐漸增強。
4. 知名人士的善行,如巴菲特,比爾蓋茲等人皆成立了基金會來幫助弱勢,有風行草偃之功。
5. 僵化的政府體系已無力處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因此提供補助給民間有志之士,希望能把部分社會工作外包。

在這些因素推波助瀾之下,加上志工企業家本身的使命感與創新能力,一個接一個成功的社會企業就誕生了,最近趨勢科技的張董事長與名作家王文華先生正在推動的一個社會創業比賽就是一個催生社會企業的舞台,其實台灣還是有很多未解決的社會問題,如獨居老人安養照護、健全的兒童保姆制度也尚未建立、企業的環保問題、青少年的犯罪與性犯濫問題、層出不窮的詐騙集團等等…,從報紙的社會版裡認真去追蹤的話就可以發現台灣到底還有多少問題在,社會企業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存在的,因此社會企業在台灣還有許多未開發的市場在。


小結—我對建立社會企業的看法


建立成功的社會企業除了需要有能力的志工企業家之外,還需要政府與民間的大力推動才能將社會企業的觀念廣植民間,也更能讓有理念的志工企業家能夠有更多的管道取得所需的資源。而由於社會企業的性質特殊,它既營利又作公益,在適法性上到底歸何種主管機關管理,另外在稅負、補助與營運上,是否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都是創業前所必須作的考量。

其次,我們經常看到很多打著公益標誌卻假公濟私的「偽社會企業」,這些劣幣的存在將嚴重影響社會企業的推廣與生存,也讓民眾對社會企業營利產生反感,要怎麼跟劣幣作出區隔也是創業前的思考重點之一。 還有就是社會工作其實跟商場一樣,有它現實的一面,像是大型組織收到較多的捐款,再用「轉包」的方式把工作包給小型的非營利組織負責;在人力資源上,由於社工培訓困難,大型組織有時會從小組織裡尋找已可獨當一面的人才,造成小組織的人力青黃不接的困擾。如果上述情況在社會企業的競爭裡如果出現,我認為對於整體社會企業的發展會有相當大的不良影響。

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

台積DNA:年輕工作者的40堂修煉課 讀後心得

台積DNA:年輕工作者的40堂修煉課 讀後心得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是我國的著名企業,在裡面工作的員工全是一時之選,在學歷與能力上都有過人之處。在書中提到台積人引以為傲的3Q基因:1. IQ(智慧商數,對台積電來說,指的是具備學習、理解、思考、專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2. EQ(情緒商數,具備熱情、自信與個人領導能力)3. AQ(逆境商數,具備不屈不撓及正面積極的態度)。 我認為這3Q不只是台積人才有,在很多成功企業服務的員工也都有這3Q。而個人在這3Q上的表現足以影響一生的成就,3Q是個人成功的要素,缺一不可。有IQ無EQ者難以與團隊共事,單打獨鬥能夠成功者畢竟屈指可數;而如果缺乏AQ的話,遇到挫折即一厥不振,難以東山再起。台積電這家企業的文化與制度大多是由張忠謀先生所建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張先生最強調的誠信正直。在本書中提到的紀律、創新等,都是一流企業應該對員工要求的,並無太大差異,至於提到年輕工作者的職場倫理,有些觀念仍然和以往傳統觀念相同,像是要尊重資深前輩、服從主管等,我想是因為產業別的關係吧,同時也受到漢民族傳統的儒家思維所拘束,認為年資代表實力,我認為在職場上該尊重的不是「年資」與「職銜」,而是這個人的實力與才德能否讓人真正心服,否則官大學問大陋習不改,優秀新人受到打壓,怎肯願意為公司賣命。媒體常報導七年級的抗壓性不足、不遵守職場倫理、太過注重個人福利等等,我想這是時代變遷的緣故,以往的大企業用人往往都是用一輩子,進了公司之後就不愁沒工作。而現在企業經營的環境改變,終身僱用已經成為神話故事,如果現在的求職者不為自己作打算,找一家可以讓自己成長的公司,從公司裡學到前往職涯下一階段的技能的話,那麼要在競爭遠比二十年前激烈的職場裡生存可說是癡人說夢。加上現代人的溝通方式本來就是有話直說,我認為媒體報導的負面情形固然是有,但是有實力的求職者本來就有待價而沽的本錢在。對於本書我認為老生常談的觀念多,這些觀念在學校、在家中都有老師長輩經常耳提面命,寫成一本書掛上台積電的名稱只是強化它的說服力,我想再次強調其實很多成功企業裡的員工也都有相似的特質,例如以嚴格、操勞出名的鴻海,他們的員工就是要吃苦耐勞守紀律,還要有點企圖心才能待的下去。但書中的觀念重要的不是在工作上的觀念而是作人的觀念,懂得如何作人,那麼不管是工作、學業還是人際關係上都能一帆風順。